系統1

出自偽基百科
於 2022年5月20日 (五) 19:54 由 2404:0:802c:df18:f4:3ed8:3ba2:16be討論 所做的修訂 →‎概述
(差異) ←上個修訂 | 最新修訂 (差異) | 下個修訂→ (差異)
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

系統1人類大腦的其中一種思考系統。

人類的大腦裡面有兩種系統,或者通俗一點說有兩種思考判斷的方式:一種是即時類判斷也就是系統1,一種是緩慢類判斷也就是系統2
目前你現在看到的頁面或者說條目,是在講述有關系統1的事情。

當你處於系統1狀態的時候,你看到上面這道數學題腦子是一片空白

概述[編輯]

即時類判斷意味着馬上就能對事情做出判斷,比如我們想到:

扁扁沒有貪污」

一下子就知道,這句話在說謊,這也就是即時類判斷。

或者,當我們到大陸旅遊,假如到飯店吃飯,我們就會想:

「這家店的飯菜是不是使用地溝油

這些判斷我們都可以很容易的得出,而不需要浪費腦子,而也是即時類判斷最好的地方,同時也是最壞的地方。因為這些答案只是你的直覺,就好像你有種直覺你今天彩票會中100萬一樣,是猜是想,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,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假如沒有什麼必要的話,我們一定在使用系統1,因為使用系統2的時候,大腦會消耗大量的注意力和血糖,所以通常來講我們遇到突發事件,比如有人對你說:

陳水扁是台灣近年以來最好的總統」

你明明知道這句話是在瞎說,但是實際上你很難給出一個理由,或者說你很難告訴一個這樣說的人,為什麼扁扁不是最好的總統。因為你通常聽到這句話的時候,你的大腦處於系統1狀態,就好像上面的那道數學題目一樣,你的腦袋是空白的。除非你真很了解扁扁,或者你處於系統2狀態,不然你說不出什麼。

使用系統1的時候,我們會很難回答到底陳水扁是不是台灣最好的總統,因為我們的大腦實際上會去思考另外一個問題,那就是:

「我喜歡陳水扁這個人嗎?」

系統1偷懶中,而且也做不出思考陳水扁是不是台灣最好總統這個問題,所以它會去找個簡單一點的問題去思考,而且在過程中你絕對不會發覺問題的性質被系統1改變了。鄉民們還以為自己有多理智,實際上是在拼自己有多喜歡某個政客。

總之,系統1很快,消耗很低,每時每刻都在用,不過系統1遇到困難的問題就死機了。

系統1的原理[編輯]

當你知道一個人處於系統1的狀態,你就知道那個人一定會怎麼樣,下面是系統1的原則:

  • 一下子得出答案
  • 低消耗
  • 認為自己是對的
  • 看到難題時候,腦袋空空
  • 即時,比如有輛車向你衝過來,假如你閃避成功,就是系統1的功勞了
  • 情緒化,假如有人站在高台上面,要你去打仗你去送死,然後你還覺得很感動很熱血,這個時候你就處於系統1了
  • 考慮不夠深遠,只想着眼前的好東西
  • 討厭損失,比如你不敢把自己的作品發布到網絡上,因為你害怕沒有人看,這就是討厭損失
  • 總是把東西想得簡單,希望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

總之就好像腦子一樣,有些人很聰明有些人很笨,上面這些原則適用於正常人,但不排除有特殊情況的存在。

暗示對系統1的影響[編輯]

系統1會把它從周圍環境獲取到的信息發送給系統2,同時帶着自己對這件事情的觀點。

比如你看着下面的圖片,看一會兒

👍😀👍

然後我問你一個問題,要回答哦:

問題:「用1~7來表明你在偽基百科的體驗,7代表最好,1代表最差」

現在我們換一張圖片,看着下面這張照片,

👎🤬👎

然後我再問你一個問題,同樣也要回答:

問題:「用1~7來表明你在維基百科的體驗,1代表最差,7代表最好」

你會發現,
你給維基百科評的分會比偽基百科要低,這是由於維基百科真的很爛而不是圖片的錯。

邏輯上的錯誤[編輯]

系統1是一個很小氣,很偏心,屁股決定腦袋的思考判斷方式,比如說:

「有孩子的窮人應該獲得比有孩子的富人更多的減稅」

是不是很贊同?

那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觀點:

「沒有孩子的窮人應該獲得比沒有孩子的富人更多的減稅」

贊不贊同第二個觀點?

假如贊同的話,基本說明你處於系統1狀態,假如覺得可疑,但是說不出什麼東西,那麼要努力抓住這種感覺,因為會覺得可疑基本上你的系統2還有存在感,沒有像廣大鄉民一般整天藍藍綠綠的。

總之為什麼說贊同第一點,之後贊同第二點犯了邏輯錯誤呢?

我們來打個比方,比如說你是高雄市市長,然後你想要讓鄉民們發大財,那麼你肯定需要布置一些政策,比如說:

「加強與其他城市的貿易」

這個一定的對吧,不去貿易是不可能在這種時代發大財的。

這個時候,底下的鄉民們抱怨了,說是競爭不過人家,萊豬啊,大陸血汗工廠啊什麼的,想要提出這樣一個政策:

「保護高雄人在貿易上的優勢」

有沒有道理?想要讓鄉民們發大財的話,肯定要保護他們在貿易上的優勢啊。

這裡面的邏輯錯誤在於:

  • 假如你想要和其他城市貿易,那麼你就不能保護高雄人與其他人貿易上的優勢。
    因為考慮到其他城市的人發現和高雄人貿易會吃虧,那麼肯定就不和高雄人貿易了啊。

於是高雄的第二個政策和第一個政策對沖,也就是所謂的邏輯錯誤。

回到一開始的話題,下面是兩個政策:

  • 第一個政策-有孩子的窮人應該比有孩子的富人少交稅
  • 第二個政策-沒有孩子的窮人也應該比沒有孩子的富人少交稅

這樣一來兩個政策就對沖了,你看嘛,第一個政策鼓勵窮人多生孩子,然後第二個政策來了,沒有孩子的窮人也會少交稅,那麼有什麼生孩子的必要嗎?於是第一個政策就沒有用了。

然而你的系統1兩個政策都贊同,也意味着實際上你並不理解為什麼你會贊同一些東西,會反對一些東西。而這就是系統1的邏輯錯誤。

示例[編輯]

以下是一些觀點,來看看你是否贊同:

「戰爭是不人道的,人們什麼東西都沒從戰爭獲得到」
「以牙還牙是社會中最有利的博弈方法」

假如你兩個觀點都贊成的話,那麼就是系統1在搞鬼,因為戰爭就是從以牙還牙之中發生的。

實際上[編輯]

  • 系統1其實是和系統2共存的,並不是簡單的啟動系統1就一定要關閉系統2。比如說,當你很生氣的時候,你打算罵髒話的時候,腦袋裡面總有一種理智的感覺在告訴你,不要這樣做!雖然你通常會去忽略它,但是它的確是存在的,這種感覺就叫做系統2。
  • 系統1和系統2是互相影響的,它們共同使用着一個大腦。
  • 現代人們追求娛樂也是系統1在搞的鬼,它想要簡單和輕鬆
  • 你真是太爛了

相關[編輯]

Bouncywikilogo small.gif
為了混淆視聽、並照顧那些沒熱情且幽默感退化的人們,維基百科有一個主題關於:快思慢想
Bouncywikilogo.gif

雖然要照顧那些幽默感退化的人們, 但是維基百科並沒有一個主題關於: 系統1;還不快幫他們加一個